top of page

​字

​字

​記時錄

​部落的

城市的

城市的

​與文明

古老​與文明

​BLOG

PRODUCER's

Chp. 02-2 跳出二圍空間的舞台表演也很酷-舞台位置與表演空間的關係

已更新:2020年8月19日

to be an event producer | 當一個活動製作人


不知道大家看演唱會的時候,有沒有留意舞台的位置呢?我們最常遇見的是靠牆的三面台和搭在場館正中間的四面台,作為觀眾的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模式的舞台呢?而對於把表演帶給觀眾的表演者和幕後製作團隊來說,舞台位置與表演空間又有著甚麼樣的關係呢?

所以,活動製作人和製作團隊為宴會設計表演以前,必須先決定的事情是:能夠表演的空間。能夠表演的空間,當然是舞台。對的,這是其中一個答案。

基本的主舞台位置

基本的主舞台位置有兩個,靠牆或有背景的三面台和直接矗立在宴會廳正中間的四面台。三面台和四面台與舞台表演的關係存在著大相逕庭的差別,各有優劣之處。


情感與互動交流

這點很容易理解。在同一個面積大小的長方形宴會廳裏,對於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溝通,三面台截然比不上四面台。站在三面台上的表演者力所能及的範圍只有位於他面前的VIP席,而距離越遠的普通席情感與互動交流上變得越見疏離。不過,製作人可以利用鏡頭和環繞會場的投影屏(或LED wall)縮短這距離。而四面台呢,表演者與每個觀眾之間幾乎擁有平均的距離、平等的機會作出互動,這樣一來,每一個觀眾更能全程投入表演者為他帶來的驚喜。不過,四面台對於表演者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始終基本的舞台原則是,表演者儘可能的不要背對觀眾。

後台操作

三面台的優勢是有靠牆(或不靠牆)的舞台背景,如果是不靠牆而且有足夠空間的話,活動製作人可以考慮在舞台後方直接設置一個後台工作區,可以把綠色房間(Green room) – 表演者休息室設在這裏,好處是大大減少表演者和演出經理on-show 時因為路程而擔誤時間的風險。我們也可以利用背景圍身的錯位製造不見光的通道和舞台經理用來讓表演者待命的舞台等候區(Stage holding area)與放置道具的區域,讓活動製作人和舞台經理能輕鬆地製造出表演與表演之間的無縫更替。

沒有靠山的四面台失去這樣的優勢,像一個孤島,它的四面擠滿了如潮湧的觀眾,沒有一吋能夠充當待命的空間,所以,表演者的待命與道具的暫時放置都只能在觀眾視線範圍以外的地方進行。如果預算和場地條件許可的話,在主舞台的結構上增添一個升降台,利用升降台的自身優勢減少表演者必須從場地通道走進來的機率。但是,升降台在價格和技術上有一定的門檻,場地的限制也很多,尤其是場地高度,所以比較多運用在綜藝館、運動場等高天花的地方。如果預算不許可、場地選址又只能在一般的宴會廳,製作人就得在演出的安排上動一動腦筋了。例如,擴大表演者的表演區域 – 從主舞台至宴會廳,就是說表演者從一踏進宴會廳門口就已經開始表演,那麼他們的holding area就是宴會廳的門外,一個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製作人能夠利用間場表演、間場燈光秀這樣的舞台語言來告訴觀眾:舞台正在換場。可是,表演與表演之間的無縫更替就沒辦法做到了。

價格與舞台配置

我們以主要用木工搭建的舞台背景作為例子,通常三面台有背景,而四面台基本上不會設置木工背景,所以三面台的舞台背景預算一定高於四面台。但是,四面台也不可能像個空城似的甚麼也沒有,這個時候,製作人會利用場地的懸吊空間,運用珩架、電動葫蘆和吊鏈把影音設備和燈光設備架於空中,裝潢四面台的三圍空間,大大增強了多圍空間的感官設計。在正常的相比之下,四面台的影音燈光配置比三面台的來得複雜,成本也相對增加。這裏,我要強調一下“在正常的相比之下”,因為對於三面台來說,如果在預算很樂觀的情況下,經驗老到的製作人也能利用影音燈光配置把舞台裝潢得出神入化。這就是活動策劃與製作好玩之處,沒有絕對的規則,只有敢不敢的創意思維。

另外,這裏也稍稍分享一下走線(電線的整理)的問題。因為三面台背部有一個強大的靠山,所以在走線上不會碰到太煩人的事情。四面台就不一樣了,它的四面都是人,而且不能在舞台範圍和視線範圍裏從天而降一條黑蛇(電䌫),製作人與技術人員在走線以前得先規劃好電線與電纜的路線,是走天還是走地,走天的話需要設計好路程最短的珩架,走地的話需要安排好一條影響最少觀眾的路線,所有黑蛇走過的地方都必須蓋好路拱線槽或電線過橋板,走地的路線必須預先得到客戶的同意與確認。當然,如果能夠不走地就盡可能的不走地。

配合主舞台的輔助舞台

增添輔助舞台,對於三面主舞台和四面主舞台起著不同的功效。而需要多少個輔助舞台,就要按實際需要、預算、場地面積等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