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字

​字

​記時錄

​部落的

城市的

城市的

​與文明

古老​與文明

​BLOG

PRODUCER's

思考:Event之於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感

Updated: May 4, 2022

Producer Journal | 製作人日誌




最近,疫情反反覆覆的又來襲澳門了,對比2020年,我感覺2021年澳門的event行業總在準備、延期和取消之中踉踉蹌蹌地徘徊不前,作為event 人的我們受到的影響似乎讓人感到更措手不及、更疲憊不堪,儘管在取消條款的協商下作為甲乙雙方的我們也為偉大的城市GDP貢獻了些許。


回想2020年,社會對新冠疫情仍然陌生,在沒有應對措施、沒有疫苗、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霧裏看花的我們也只能靜觀其變,厲兵秣馬以待疫情過去後的經濟復甦從而帶動行業逐漸的恢復。從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以下稱統計局)的官方數字上顯示,公司會議的數目# 從2019年的913項銳減到2020年的151項;其中有96項是發生在第一季的,我估計這96項基本上都是發生在2020年1月22日或以前,因為澳門第一宗新冠疫情確診個案就發生在這個日子。從此,我相信,無論是博企還是中小企,總之與會展、與活動相關的生意通通煞停,簽了的、沒簽的、正要簽的合約也從此失去了履行的意義了。


直到2020年第四季,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們從大數據中學習、分析、研發,循逐漸進地整理出一套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理論與實踐法則,人們、市場和經濟在停頓接近一年的情況下也漸漸地紛紛揚揚起來了。託醫學界的福,全球第一個獲批的新冠疫苗在2020年11月也誕生了,似乎,終結疫情、回歸疫前的期望也跟著疫苗注射到我們的血液裏,在我們的身體裏絮絮叨叨地循環不息。


event 人也不例外,我們跟大多數的行業一樣也沾到了一點福氣,始終人類不是機器人,我們有血、有淚、有感情,疫情後風靡全球的線上活動、線上展覽等(virtual event、virtual exhibition)始終勝不過拉闊活動(live event)動人的温度,Mattews, D. 在他出版的《Special Event Production: The Process》一書中不就很直截了當地告訴了我們,活動的定義和意義正正就是“gathering of human beings”嗎?


儘管我們必須在世界幾乎停止轉動的狀態下靜觀疫情的走勢,但幸運的是,人類的適應能力也不容小覷,這一點斯賓塞先生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生物原理》已經告訴了我們 —— 適者生存。所以,活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而觸發了各種各樣的危機之中,我們也能自豪地運用著我們與生俱來的求生、抗壓的基本生存技能,理出一個頭緒,找出一線生機,生存下去,危機、危機,有危,必有機。


在這裏,作為event人的你,可以自我檢視一下:為了行業也好、為了自個兒的職業生涯也好,我做了甚麼來對抗疫情?


終於,2020年在唏噓聲中、在安慰聲中、在祈禱聲中,在大家的心中悄悄地宣告結束。還記得從2020年跨過2021年的那一秒鐘,我呢喃著:「好不容易的一年啊!」


總算,新的一年沒有辜負澳門的 event人和與這個行業有強烈關聯的從業者,社會和經濟在停頓以後漸漸有了起息,從統計局官方的數據上來看,雖說2021年頭半年的會議數字遠遠比不上疫情前 (2019) 的數量,第一季38項、第二季56項,儘管如此,我們至少也是看見了曙光,而且數據在第二季有上揚的趨勢。在這樣的基礎下,同業人對第三、第四季是趨之若鶩,不少的活動計劃書、活動時間表紛紛出台,業內一片歡天喜地。


可是,上天總是喜歡跟地上的人開玩笑。好景不長,最近,更準確的說是從仲夏六月到金秋十月,疫情例行公事般的每月來襲一次,澳門也好、鄰近地居也好。


繼六月初的廣州婆婆以後,之於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澳門・青島雙城啤酒文化節」,原本連續二十四天的啤酒節在8月3日因為出現本土病例立馬腰斬(以後另起文章再與大家分享箇中有趣又揪心的故事)。接下來,時光倒流似的,世界彷彿回到了一年以前,整個城市又躲到寂靜的定格之中,電郵裏、手機上傳來客人的訊息,全都是「延期、取消8月、9月的活動」,就連到學校的講學也需要延遲。


如果你瞭解澳門人的話,你應該會知道澳門人很乖、很聽話,所以,我們真的乖乖地足不出戶式地又捱過了一個冰河的炎夏,準備迎接普天同慶的十・一黃金週,怎料,命運又一次捉弄我們。


2021年的十月,輕輕地跟我們說了一聲:再見。好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能上天認為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再豐富一下辛勤人們的身心歷練。


這個時候,作為event人的我們,再次得到一個靜止的日機會,好好思考思考我們如何推進我們熱愛的行業。


剛好這兩天讀到「太史公自序」裏父親司馬談對兒子司馬遷的臨終托附,司馬談交代司馬遷的不是錢財、不是權勢,而是對譜寫歷史的責任和使命感。


責任和使命感。

我不能說疫情帶給了我們甚麼好處,但是,新冠肺炎確實讓紛紛擾擾的世界停止擺動,也讓匆匆忙忙的人們沉澱思考。和做 event 一樣,只管向前「衝」是沒有用的,冷靜才是判斷力的催化劑,好好利用百年難得一遇上的時間凝結,想想個人發展、想想個人之於行業的推動、想想行業之於教育和經濟的底蘊與發展,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對不?



最後,與你分享從書中讀到的這一段文字,很棒:


"This is the insightful person who has the courage to be a bold risk-taker by venturing past the edges of the familiar, who is curious about other possibilities and alternatives rather than dealing with absolutes and permanencies, who uses his imagination to reach beyond artificial or limited boundaries and who is willing to delve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intricate problems, situations, or ideas just to see where they will take him."

William, F.E., 1971, “Models for encouraging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by integrating cognitive-affective behaviors”




關鍵詞:



參考資料:





41 views
bottom of page